400-770-9799

数据中心采购绿电:因地制宜,择时而动


数据中心无疑是当前最受市场关注的行业之一,而如何低碳发展则是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IDC企业可通过“修炼内功”和“借助外力”两种方式尝试解决该难题:改进制冷方式、优化运维等提升内力的方式非一朝一夕之事,且存量项目改造成本较高;而巧借外力则是更加“短平快”的选择,比如,投资收购风电或光伏发电、碳交易、购买绿证、购买绿电等。


而上述方案中,购买绿电指企业直接采购新能源电量,是目前更值得IDC企业关注的一条路径。而其他方式短期内都面临掣肘,比如:投资收购集中式光伏或风电所需资金量大,回报周期长,而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则只能满足IDC约1%的用电需求;全国碳交易市场目前交易主体仅为发电控排企业,而IDC只能在北京等少数地方碳市场进行交易;购买绿证本质是由绿证购买者为风电和光伏电站的“电价补贴”买单,不是很经济……


所以,这次想和大家谈一谈“绿电”。


绿电交易中,电力用户主要通过与新能源发电厂双边协商的方式签订购电长期协议,交易产品以平价(指未享受补贴的)光伏和风电项目的电量为主。当前的用户主要是面临“碳关税”的出口型企业和要实现“净零排放”的跨国公司。


2021年,蹒跚前行多年的“电力市场化”终于迈出更坚实的一步根据《发改价格〔2021〕1439号》文,工商业用户将有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承受波动电价。9月7日,全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正式启动,共17个省份259家市场主体参与,达成交易电量近80亿千瓦时,绿电成交价格较当地电力中长期交易价格增加0.03-0.05元/kWh。绿电交易市场虽仍存在跨省交易难度大、产品较少、需求不刚性等问题,但相信绿电市场不久将迎来“供需两旺”的局面。供给端, 2021年起,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和新核准陆上风电等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光伏和风电进入平价时代,随平价光伏和风电电站增多,绿电供给侧将大幅扩容。需求端,政策逐步落地将持续激发大量新增绿电需求: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因此,IDC等重点能耗企业可通过购买绿电来减轻能耗总量的束缚;2022年1月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释放强烈信号,后续各地具体方案落地将显著激发绿电消费需求。


IDC运维成本中电费支出约占60%,因此,在电力市场化背景下,IDC企业要积极谋划绿电交易策略占据先发优势,具体而言:

绿电购买时机选择上,未来1-2年内,几个信号需要密切关注:

  • 强制性约束政策出台落地,如各地制定IDC等高耗能企业电力消费中绿电最低占比
  • 绿电消费市场激励机制有实质性进展,具体表现如:在碳排放量核算中将绿电相关碳排放量予以扣减、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分解至各工商业用户并需通过购买绿电完成消纳、“限电”情况下优先保障给绿电消费比例较高的用户供电等;
  • 欧盟碳关税2022年立法并在2023年落地;
  • 2021年及以后新备案光伏与新核准风电电站纷纷入场绿电交易。


绿电购买区域策略上因跨省交易较难、供需错配,预计未来绿电市场价格区域分化将加剧,需据IDC项目所在地情况采取差异化策略:

  • 在外向型企业/大型国企/跨国公司/高耗能企业较多、且平价新能源电站较少、政策刚性强的省份,可果断出手,抢在涨价前签订省内中长协,如广东、浙江、江苏等地(京沪几乎无平价新能源电站,需留意争取跨省交易机会);
  • 对于平价新能源电站较多、绿电需求企业偏少、政策较松的省区,则可适当观望等待供给放量带来的价格下跌机会,如内蒙古、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地。
未来,电力市场化将全面推进,“双碳”政策也必将持续发力。而此时此刻,IDC企业也许应自问,是否要着手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区域以合适的价格购买绿电?


上一篇:无

下一篇:远洋数据刘丰:绿色数据中心的实践、创新之路

用微信扫一扫

某某二维码